假 U 即伪造的 USDT,通常通过篡改链上数据、伪造交易记录等方式,使其在外观上与真 USDT 高度相似,但无实际价值支撑。黑灰产的常用套路包括:
在小众交易所或点对点交易平台,以“低于市价 5%-10%”为诱饵,吸引用户私下交易;
伪造 USDT 转账记录截图,欺骗受害者 “已到账”,诱导其先行支付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;
开发虚假钱包 APP,内置 “假 U 生成功能”,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持有真实 USDT,进而骗取钱包私钥。
此类骗局对普通用户识别难度较高,但借助专业工具,可轻松验证。市面上常用的区块链浏览器(Etherscan等)及 BlockSec 的MetaSuites插件可通过链上数据校验,快速识别假 U 的“异常交易特征”,帮助用户与企业规避此类风险,该能力依托于BlockSec多年的全链风险监测能力,实时识别、并抓取入库,从而形成了数亿级的风险合约地址标签。
手段 2 :黑 U 流通
黑 U 指通过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、盗窃、人口贩卖、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活动获取的 USDT,其核心风险在于 “资金来源合规性”。黑灰产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让黑 U 流入正常市场:
“跑分” 平台分销:搭建虚假 “数字货币交易代理” 平台,吸引普通用户成为 “跑分客”,用个人银行卡接收黑 U 兑换的法定货币,再转入指定账户,完成 “资金拆分”;
DeFi 协议混币:利用 DeFi 平台的 “匿名借贷”“流动性挖矿” 功能,将黑 U 与其他合规资产混合,增加资金追溯难度,掩盖资金流向;
跨境 OTC 交易:通过境外匿名 OTC 商家,将黑 U 兑换成其他虚拟货币,再转至境内交易所变现。
对于企业(尤其是交易所、支付机构)而言,黑U的流入轻则导致钱包被冻结,重则导致牌照吊销、高额罚款、甚至刑事监禁。BlockSec 推出的Phalcon Compliance产品,可通过地址风险评分、资金链路溯源、AI风险行为分析等功能,实时识别黑 U 关联的 “高风险地址” 与 “异常交易模式”,帮助企业在用户充值、交易环节拦截非法资金,满足反洗钱(AML)与合规审查要求。 手段 3 :盗 U 升级